首页  OA系统 | 资料库                                                                   
医疗管理

医疗支付方式改革:不为控费而控费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疗保险在我国人口中的覆盖面有了飞速扩展,覆盖深度也得到逐步提高,医保支付的费用在整个医疗费用中的比重有了显著增长。医保对于医疗服务和产品供方的意义、对于病人的风险保护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许多地方曾经大量结余的医保经费,现在开始吃紧,医保管理部门已感受到越来越大的经费压力。在此背景下,医保部门开始重视对医疗支付方式的改革,希望由此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提高医疗费用使用效率的目的。实际上,这也是许多国家推进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根本动力和原因。

  按医疗服务的项目收费/支付是一种传统的支付方式。在这种支付方式下,医疗服务供方不承担任何费用风险,而完全由支付方来承担。在医疗费用主要由个人承担、医疗保险还不占重要地位的情况下,病人有限的支付能力限制着医疗服务方所能得到的支付水平,使得医疗费用无法过度增长。然而,在医保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病人本身控制医疗费用的动力下降或消失,同时医疗服务方获得费用支付的可能性极大增长,在医患双方都没有控制医疗费用动力的情况下,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便成为一种必然现象。因此,单纯按项目付费这种传统支付方式,已不适用于医保费用的支付,改革成为必然。

  与我国新医改相类似,美国麻省从2006年开始的全民医保改革,以及2010年开始实施的奥巴马医改计划,都是以扩大医保覆盖面为主要目标的,其目前的医保覆盖面已达到整个人口的98%,下一步医改的主要目标便是控制医疗费用——全民医保与控制医疗费用是两个紧密相连的任务,如果不能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全民医保便无法持续。

  从以上分析来看,似乎控制医疗费用是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当然目标。然而,任何服务和产品都是由数量和质量组成的统一体。控制医疗费用需要控制医疗服务和产品的数量,但数量的减少应当以保证一定的质量为前提。由于医疗服务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质量始终是医疗服务的关键,因此任何控制医疗费用的办法都需要确保不以降低质量来换取费用的节省。如果费用控制牺牲了医疗质量,这必然会引起病人和医疗服务方的反对,这种费用控制便会失去人们的支持,从而不具有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支付方式改革的目标不仅是控制医疗费用,还需要保证一定的医疗质量。换言之,在既定质量下尽可能减少费用,或在费用既定条件下尽可能提高医疗质量,这种质量与费用之比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性价比,即价值。因此,提高医疗服务的价值才应当是支付方式改革的目标,而非单纯追求控制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