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OA系统 | 资料库                                                                   
护理天地

汪金霞:28年芳华写“乐护”

        从儿时对护士身份的懵懂喜爱,到走上护理岗位后矢志不渝并乐在其中。她用一个个平凡细微的感动,描摹着一个护理人员灵魂的柔软与纯净。
        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汪金霞的28年 “乐护”生涯,形象诠释了这句古语的真谛。
 
汪金霞:28年芳华写“乐护”     
 
        唯有“乐护” 才是“好护”
        儿时,汪金霞心里便种下了天使梦。
       “那时候邻居家的姐姐是一个护士,每当看到她穿着白大褂,优雅地走来走去,我心中都充满了羡慕,我觉得这真是天使!”汪金霞向记者回忆选择护理行业的初衷。
        光阴不改儿时梦。1986年,从淄博市第二卫校毕业的汪金霞,走上了自小矢志的岗位。彼时的她,年方20,风华正茂,浑身写满了对梦想的憧憬与奋斗的激情。由于工作勤勉踏实,待人热情,聪敏好学又任劳任怨,她每次都能很快适应工作,并逐渐成为科室的护理骨干,先后被推选为外科、手术室、供应室、妇产科护士长,并在2002年全院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任为肿瘤三科护士长至今。
        在工作中,汪金霞深刻感触到,唯有对技术不断精进,才是对病人最根本的爱护。化疗是肿瘤病人的一项主要治疗手段,由于所用药物刺激性较强,药物浸润部位可能造成皮肤局部溃烂、坏死,经过多年临床探索,PICC置管技术应运而生。聪敏善学的汪金霞,通过观摩技术录像、查阅资料、组织模型试验,带领护理团队在全市率先开展了PICC置管技术,并承担了院外病人PICC置管的维护。一根长度约50厘米的PICC管,经静脉从肘部直达心脏上部,不但避免了药物对皮肤组织造成损伤,减轻了病人痛苦,还最大限度发挥了药效。此业务的开展获得了广大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大大提高了科室知名度及社会效益。
        除了对技术的精研,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备筹码。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一名胃癌患者突发大出血,失血量近2000毫升,值班人员急忙组织抢救。但由于失血量过多,原本饱满的血管干瘪进去,值班护士从业经历尚浅,一时间不知如何下针,急忙给汪金霞打电话。当时已是凌晨一点,汪金霞二话没说,披上衣服就直奔医院,娴熟地下针、输液、给药,协助大夫全程抢救,直到早晨6点多,患者脱离危险,汪金霞才感觉疲倦阵阵袭来,揉揉酸痛的腿回到家,洗刷完已是7点多,又到了新一天的上班时间。类似的情况,对汪金霞而言早已不胜枚举。
        由于工作出色,汪金霞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个人,每年的年度考核都被评为优秀等次,所在科室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2008年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2010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护士,2012年被评为市级星级护士。她还非常注重护理科研,2010年与他人合作完成市级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并注重对实习生的带教和培养工作,带教中放手不放眼,使带教实习生基础知识扎实,临床护理水平也得到长足的提高,圆满完成了本科室的带教任务。
       
       “忍”出的和谐    “聊”出的信赖     
        想做好护理工作,一要能忍,二要会聊。汪金霞这样教导自己的团队。
       “肿瘤病人由于长期经受病痛折磨,多半情绪暴躁,加上久久看不到明显疗效,情绪失控迁怒护士便是常事。面对这样的护理对象,护士们即便有天大的辛苦与委屈,也只能选择忍耐。作为护士长,更要练好忍功。”汪金霞平和地向记者讲述。
        有一位转过多家医院的病人,对很多医院甚至每个科室的情况都很了解,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稍不顺心就乱发脾气,甚至用难听的话侮辱医务人员。当时值班护士吓得不敢进她的病房。作为护士长,汪金霞亲自担当起护理这个病人的责任,并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从生活护理到心理护理处处为病人着想,还安排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专门为她做护理。就这样,病人烦躁、焦虑的情绪很快得到缓解,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出院时,病人含着热泪激动地说:“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走了这么多家医院,就数你们的服务水平最高,态度最好,我永远感激你们!”
       “护士是大夫与患者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是医患关系的一个关键点。只要你始终抱着一颗诚心,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时间长了病人终会理解我们。”汪金霞总结。
        除了“忍”,汪金霞还有一项过人的护理技能,就是“聊”。
       “聊天是拉近医患关系、精进护理技巧的一个有效手段。”汪金霞介绍,担任护士长20余年来,她每天用在与病患沟通的时间平均都在两个小时左右,良好的沟通不仅缓解了医患关系,对患者治疗也起到积极的帮助。
        一位年轻的乳腺癌患者,患病后丈夫与其离了婚,入院后又无家人陪伴,时常情绪极度低落,流露出自杀倾向。汪金霞了解情况后,经常找她聊天,耐心地关心开导她,使她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出院前这位女患者特地写了一封信感谢她:“作为我,生命指日可待,我的内心是消极的,但护士长带领护士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让我感到倍加亲切,虽然病魔缠身使我痛苦,然而白衣天使却让我看到了曙光。”
        还有一位外院转入的患者,因患有直肠癌伴全身骨转移,术后双下肢瘫痪,生活无法自理,无家属亲人陪护,患者入院时骶尾部、左右髋部大面积Ⅲ度压疮伴恶臭。患者一入院,汪金霞立即带领护士们对他的压疮进行了清创,使用压疮贴为患者换药,同时为患者进行了床上擦浴,更换清洁衣裤。为了能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她亲自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每日按时进行晨、晚间护理、卧位护理、排泄护理、饮食以及安全护理。第二天,患者含泪道出心声:昨晚是我生病以来睡得最舒服的一晚,护士们不怕脏、不怕臭、不怕累,你们的服务让我有了家的感觉。
        这样的工作日复一日,但汪金霞无怨无悔。在她眼里,只要是病人,不管老幼、还是贫富,都是挣扎在死亡线上亟待她伸手扶持的生命。这样的心态让她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充分发扬“以人为本,全程服务,优质护理,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全面调动每一位护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整体护理服务,使大家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让整个护理团队的面貌蒸蒸日上,护理技能与素质日渐提升。
      
       “小家”是普快 “大家”是高铁
        在护士长的身份之外,汪金霞还同时扮演着女儿、妻子、母亲。
       “爱人与我同在第四人民医院,他的部门是急诊科,机动性更强。”汪金霞告诉记者。这样的一对组合,注定给家庭带来很多亏欠。
        由于科室工作量大,任务重,加班加点已是常态,两人对家庭的照顾通常力不从心。汪金霞爱人的父母离世较早,女儿出生后,基本靠姥姥姥爷帮忙照料。很多次半夜来了急诊,夫妻俩丢下孩子就赶往医院,等回到家,孩子已不知何时跌到地上,脸上挂着泪痕,分明是哭累后睡着了。上幼儿园之后,女儿告诉汪金霞,最大的愿望就是放学后妈妈第一个来接她。然而直到女儿读完小学,汪金霞都未能满足她这一个小小的愿望。今年春节,汪金霞80岁的老父亲患胆管癌在省城手术,最需要照料的那段时间,一直是哥嫂在跟前陪床,汪金霞硬是一天工作也没落下。
       “说不愧疚是假的。但既然走上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病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汪金霞说话间,眼里隐隐泛着泪光。都说医护人员的心百炼成钢,轻易不会对疾痛动容,然而每天面对癌症患者那近乎绝望的眼神,倾听他们痛苦的呻吟,眼见一个个怆然逝去的生命,她的心无时无刻不被深深刺痛着。
柔肠百转,思虑千回,最终选择的,还是委屈自己。
        在人生这条长长的轨道上,如果说汪金霞的“小家”是一列轻驰的普快,医院这个“大家”则就是疾驰的高铁。“小家”让道“大家”,普快让道高铁,对汪金霞而言已成习惯。而在我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更是一种人生至高无上的境界。
       “你无法想象,当一个患者躺在病床上,不断经受肉体的疼痛与心理的折磨,对护理人员发自内心的关爱,需求是多么迫切!那种被需要感,被认同感,是一股强大而永恒的动力,它不断鞭策我,支撑我义无反顾走下去!”说完几句肺腑之言,汪金霞已是泪光闪闪。
        当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她真诚的开导下重树生活的信念,在她科学护理下重获健康,在她乐此不彼的神采中对护理工作有了更多认知与钦佩……汪金霞觉得,自己是值得的。
28年“乐护”,汪金霞无怨无悔。
        (摘自《淄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