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OA系统 | 资料库                                                                   
医院动态

【战“疫”一线】孙振杰的驰援日记

  2月19日 夜班 晴

  今天上夜班,好消息是病人都还平稳,但是今天晚上任务很艰巨,要给每个重病人复查CT,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重病人都卧床,自己不能活动,有用有创呼吸机的,有用无创呼吸机或者高流量吸氧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因为需要推着病人离开病房,我们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制定专门的转运计划,以确保路上的安全,危重病人外出做检查,路上心脏骤停的风险是很大的,所以必须提前做好预案。为每个病人接好呼吸设备,把床推下去,一路上盯着监护屏幕不敢眨眼,到CT室把病人抬到检查床上,做完了再抬下来,原路推回去。八个病人,三个半小时,四个人的努力,终于顺利完成了,一家人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我们知道,风险一直在我们左右,谁也不能有一刻放松,预判每一个风险,甩开每一次撒旦伸过来的手!


  忙完了CT,接下来就是我们另一个神器要发挥作用了,那就是我们的床旁超声!新冠病毒主要侵袭肺部,同时大部分危重病人合并了心脏等多器官衰竭,而这些病人外出做一次检查不容易,所以重症医生的床旁超声,发挥了巨大的优势。有了超声,可以看肺里的情况、评估心功能、管理容量、引导穿刺、置管等一系列操作。超声是可视听诊器,是医生的另一双“眼睛”。忙完了CT,用超声为几个重病人做了评估,有两个病人心脏和容量有了动态变化,立即把数据进行了记录,并对战友们提出了预警,这样在下一步的诊疗中,大家就有的放矢了。

  今天还有一件高兴的事,就是郭阿姨要出院了,还有淄博的一对年轻患者,小两口在淄博住院的时候,就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这是一位准妈妈,肚子里还孕育着宝宝,这三个病人,都达到了出院标准,与其他地市的另外三名患者,明天就要一起出院了。这也是我们来胸医支援以来,第一批出院的患者,胸医病区周主任让我明天与她一起送病人出院,我愉快的答应了。趁着一点空隙,我来到郭阿姨的病房,跟她聊了一会,看得出她很高兴,终于可以出院了,郭阿姨跟我聊了很多,我也把出院以后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跟她做了详细的交代。让我感动的是,郭阿姨从网上看到康复病人可以献血治疗其他病人,主动提出要献血,她觉得国家和政府为她们这些病人免费治疗,医护人员为她们做了很多,她特别想作出自己的一些努力,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病区主任,大家都很开心。最近我们已经开始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就是用康复患者的血浆,输给正在住院的合适病人,康复患者血浆中含有针对病毒的丰富抗体,可以帮助正在住院的重症患者尽快康复。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不仅我们的爱没有被隔离,我们的爱还传递并得到了放大,相信康复患者主动献血帮助其他病友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只要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胜利很快就会到来!加油!

  2月20日 下夜班 晴


  忙活了一夜,早晨协助战友取了几个咽拭子,又把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汇总了一下。等到接班的战友们都到了,大家准备交班,交班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需要把每个重病人的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形成统一的诊疗意见。交班完成后,省里的专家们也到了,因为大家都非常重视危重病人的诊疗工作,每天都进行讨论。齐鲁医院的陈主任和其他几位专家一起,听我汇报了几个重病人的病情,同时我把昨晚上病房里面打的各个病人的超声视频给大家做了播放和说明,对病人的动态变化做了分析,同时对病人目前做的血液净化模式和后续诊疗提出了一些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理念,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认同,这也让我非常意外和高兴。实际上这些危重病人就是新冠肺炎伪装下的普通危重病人,新冠肺炎就是个导火索和诱因,最终还是回归到平时重症每天都在处理的心衰、呼衰、ARDS、MODS、SEPSIS等等急危重症上,每种疾病都有自己的诊疗规范,融会贯通即可。有些各种措施一窝蜂上的诊疗并不适合重症病人,有时候,对于重症病人,多看比多做要更好,该积极要积极,该冷静要冷静,针对每个病人具体情况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更加值得推广。


  最高兴的时刻终于到来了,10:30要送郭阿姨等几位病人出院了。我们换好了衣服,一起把六位康复者从专用通道领出病房,媒体记者还有好多同事战友们已经等在了外面,大家为他们献上鲜花,送上美好的祝福,同时又反复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每个人都是开心的,都在感受着这小小的胜利时刻。康复者代表发表了感言,没有人彩排,没有人提前备稿,他们用自己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感谢,我特别能体会他们此时酸甜苦辣的心情和康复的喜悦。

  祝福郭阿姨她们一路顺风,一生平安!也希望另一名康复者的宝宝能顺利出生、长大,因为从小就拥有了很多很多人的关爱。希望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出院,希望胜利就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