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晴
经过这几天的努力,虽然重病人仍然较多,病情挺重,但是基本都稳定了下来,这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半个多月来的日日夜夜,大家全身心的扑在患者身上,从早到晚都在讨论诊疗方案,每一步诊疗措施,都是大家经过缜密讨论后的结果,连省里的专家组,也都进入了一线,即使凌晨两点,工作群里都在汇报、讨论病情,每时每刻都有人守护在重病人身边,大家齐心协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最有感触的是俯卧位通气,当一个患者肺功能变得很差的时候,上了呼吸机,有时候需要每天都把病人反过来俯卧位进行通气,这样对患者的肺部好转有很大的帮助。即使在平时这也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至少需要七个人才能完成,因为要把一个全身到处插满输液管路和监护线路的病人反过来,同时保证病人的舒适和不出并发症,是一项需要团队紧密协作的事情,对于新冠肺炎病人来说,这项工作就更难了。但大家并没有被吓倒,而是迎难而上,在患者需要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为患者进行操作。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七个人围站在病人身边,透过防护镜认真梳理好每一条可能受影响的管路,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顺利为病人进行了俯卧位通气,十几个小时后,再把病人翻回去。这项工作在病房里已经成为了常态。今天大家在做俯卧位的时候,恰好七个人都穿了黄色的防护服,像七片花瓣围在病人身边,围绕成一朵充满能量和爱的花儿。
病房的气氛总是瞬息万变,病情就是冲锋号。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位患者的病情出现了变化,需要马上气管插管,我立即和队友穿戴好防护设备,因为插管是项非常危险的操作,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特别容易喷溅到我们身上造成感染,所以必须进行严密的防护,可谓里三层外三层,最后还要带上那个笨重的呼吸器。因为到省胸科医院后,重症病房里第一例插管就是我做的,队友在我的防护服上写上了“插管先锋”,我也在他的防护服上写上了“插管小能手”,虽然很危险,但因为这两个自封称号,我们瞬间觉得压力小了不少。不管在多么艰难的环境里,大家总能找到减压的方法,总能找到欢乐,友谊的种子也在这里开始生根发芽,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医院,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奋战。
回去的路上下雨了,我想起了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杜斌老师,他是我们重症人的偶像,而他现在也战斗在湖北抗疫一线,他说:“我们舍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光,把所有的精力奉献给了病人,目的就是为了改变病人的生活。”“让我们ICU从一个充满冰冷机器和设备的场所,变成一个有人文关怀的、有温度的场所。” 这两句朴素的表述背后,正是一位重症医生的赤子之心。凡为医者,侠之大者,奉命于病难之间,受任于疫虐之际。国有难,召必归,战必胜!愿一颗仁心敬日月,不枉白衣天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