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随之而来的一封封“不计报酬,不论生死”“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随时听从命令绝不退缩”的请战书吹响了战“疫”的冲锋号角。急诊科作为接诊的前沿,更应该身先士卒。经过主动请战,医院筛选,我有幸成为第一梯队成员进入应急感染病房。
经过一天紧张的培训,第二天正式上岗,来到应急感染病区的第一个班正值夜班,那时正是疫情肆虐,逐渐蔓延期。虽然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真正去面对的时候心里还真有点忐忑紧张。为了做好准备,我提前给董姗护士长打电话了解病区的环境和患者的情况。记得那天刚上班,还没来得及熟悉,就接到电话通知要来患者。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容不得半分犹豫,我在一位不相识的同事带领下按照流程迅速穿好防护装备,进入病区,接收我上班的第一位患者。从与急诊转运人员简单的交接到患者入住病房,从入院评估到健康宣教,从测试生命体征到教会患者生活垃圾及代谢物的消毒处置、心理指导,再到执行医嘱。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完全没有体会到身穿厚厚防护服的种种不适,憋闷。时间在忙碌中飞逝,离开病房抬头一看时间21:40分。刚坐下来,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水,吃一口饭,电话铃响起,要收今晚的第二位患者。同样刻不容缓,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忙完已经是凌晨2点多,由于长时间穿着防护服,胳膊束口处勒的发红疼痛,摘下口罩时鼻梁一侧已经磨出血痕。充实的第一个夜班,累并快乐着,让我挑战了自己,战胜了心理恐惧,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
隔离病房患者的压力是巨大的,2月19日夜班入院一位患者,喘憋、腹泻,但是患者心理压力很大,对我们需要做的一些治疗都有些抵触,不带口罩,经过细心安慰,才了解患者家里老伴年龄大身体不好,孩子不在身边没有人照顾,再加上自己身体不舒服,很沮丧。我们安慰他:“隔离只是暂时的,你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尽快康复回家照顾亲人,相信我们,也要相信你自己。”最后患者坦然接受,积极配合我们治疗。
应急病房的护理工作不但要做好“三查、七对”,还要克服困难做好自身防护,更要悉心观察患者的情绪和病情变化,用爱心温暖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工作虽然忙碌,温暖感动却无处不在,院领导时刻把我们的冷暖放在心上,及时为我们提供防护物品、可口的饭菜和生活上的帮助。工作上有疑问,有难点,科主任、护士长及时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生活上宾馆管理员随叫随到,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对家而言,我们就像个逃兵”,这句话我感受颇深,女儿不到三岁,自出生就没有离开过我身边,每次视频都会念叨“妈妈,你上的什么班呀,怎么还不回来,我晚上想让你搂着睡觉”。大一点的儿子在一旁给我打气“没事,不要担心,妈妈,有我在家陪妹妹玩,给妹妹讲故事,你就安心工作吧,妈妈我还写了一篇作文,你看!”此时我心中的酸楚油然而生。
坚定的意志,不退缩的决心,促使我继续前行,也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让我继续留下来为抗击疫情站好最后一班岗,我一定不负众望,我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