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仍然是全球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尽管已经证明核苷(酸)类似物可抑制HBV复制并降低HCC风险,但其不能完全消除HCC的发生。因此,如何评估慢乙肝患者HCC发生风险以及实施更有效的诊疗方案是临床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肝脏疾病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庞大的基数,加之生活方式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生率不断攀升,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的患者数量也正在逐渐增长。
今年EASL大会上公布的一项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结果或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该研究结果显示,合并MAFLD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与较高的肝癌风险和死亡率相关,其中糖尿病是合并MAFLD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这四个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糖尿病带来的风险、脂肪肝指数的预测价值以及HBsAg清除带来的保护效益。
临床治愈和完全治愈是近几年更新的概念。在20多年前,还没有乙肝抗病毒药的时候,患者只要通过保肝降酶治疗,肝功达到稳定正常就算临床治愈,那时候也没有乙肝五项定量和DNA检测一说。目前的临床治愈是指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sAg检测不到,伴或不伴有HBsAg血清学转换;HBV DNA持续低于检测值下限;HBeAg阳性患者同时出现HBeAg阴转;患者肝脏炎症缓解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善,肝功持续稳定正常,但肝细胞核内仍有cccDNA持续残存。完全治愈是指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sAg检测不到,伴或不伴有HBsAg血清学转换,体内HBV DNA被彻底清除(包括肝细胞核内的cccDNA和整合HBV DNA),血清HBcAb 持续阳性。
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赋予了“临床治愈”和“完全治愈”的全新概念。临床治愈和完全治愈是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追求的理想目标和终极目标,但要实现这些目标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传播方式、病毒基因类型、抗病毒策略以及患者的体质状态等等。对于有临床治愈可能的优势人群可通过优化治疗,努力追求这一目标,但非优势人群不可盲目追求临床治愈,尤其是完全治愈。
要达到临床治愈需要选择优势人群进行优化治疗,优势人群的评价因素应包括:①患者的体质状态,包括年龄(18~60岁)、无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慢阻肺、精神病等)、各器官功能状态良好;②基线水平及抗病毒应答反应。多项研究表明,HBsAg和HBV DNA的基线水平以及它们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下降幅度和速度是评估优势人群和预测临床治愈的重要指标。
总体来说,我国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慢乙肝患者基数大,临床要重视代谢综合征的处理和及时干预,重点改善糖尿病和肥胖等,并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改善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