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成为患者,才真正读懂生命的重量”。为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2025年4月9日,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开展“角色互换体验”活动,护理人员化身“患者”,亲身感受吸痰、吸氧、静脉输液的治疗过程。通过这场特殊的“生命对话”,护理团队以第一视角审视服务细节,为优化临床护理流程注入新思考。
模拟病房内,护士长刘健组织10名护士两两分组,轮流扮演“患者”与“操作者”。在吸痰体验环节,王倩倩躺在模拟病床上,当同事将吸痰管缓缓插入咽喉部时,她本能地攥紧床单,眉头紧皱。“虽然知道是模拟操作,但那种异物感和窒息感还是让人瞬间慌乱”。体验结束后,她表示:“下次为患者操作前要提前做好心理疏导,动作需更轻柔”。
吸氧体验区,栾玲玉通过鼻导管吸入高浓度氧气时,因流速过大引发鼻腔刺痛。这提醒大家要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调节氧流量,不能只关注数值变化。她的发现引发护理团队关于“人机适配”的现场讨论。
最具冲击力的是静脉输液环节。当刘晓月看着同事持针靠近手背时,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缩。“原来患者面对穿刺时的紧张感如此强烈”。她反思道:“日常操作中,我们常因忙碌而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今后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在随后的分享会上,护士长刘健总结了“体验者”们收集的7条改进建议,包括增加操作前心理安抚话术、优化设备舒适度等。
这次体验不是简单的角色扮演,而是对护理服务本质的回归。急诊科护理团队将把“角色互换”纳入护士规范化培训,持续推动护理服务向“有温度、有深度”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