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OA系统 | 资料库                                                                   
医院动态

【第一村医】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徐春华

  

  我是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徐春华,这是我第二次踏上“第一村医”的征程,这次的派驻地是沂源县鲁村镇楼子村,覆盖西埠村、埠前村,在与鲁村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白道福交谈中得知这三个村都是省级贫困村,虽都距离镇中心较远,但相对比较集中,而楼子村周边还有2个经济薄弱村(西南峪、张家庄)没有被第一村医所覆盖,想到申请“第一村医”时,我的初衷就是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毅然接过了这两个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管理的重任。可这些村庄离“第一村医”宿舍——鲁村镇中心卫生院有20多公里的路程,村民们每天下地干活,进村入户走访村民都不在家,工作时间有了冲突,怎么办?一番商量后,我决定住在村里,一方面便于工作开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村民们随时能找到我,最后宿舍定在了楼子村村委大院,院子虽然不大,但是干净、整洁,南面靠山,西边是个小广场,每到傍晚村民们都聚集在这里纳凉、唠家常,也能让我迅速融入到他们中间去。


  解决了后顾之忧,我梳理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通过这几天的摸底、走访,我对各村情况也有所了解,看着手中厚厚的资料,顿感任重道远。


  清晨我来到吴连伦大爷家,他患脑梗塞7年,常年服用药物,说话还算利索,行走不便,需要拐杖,老伴患抑郁症多年,一直口服抗精神类药物,一停药病情就复发,对于这个家庭,2人的药费每月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给他们详细说明贫困户的扶贫政策,大爷说:“这些政策我都知道,现在国家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群体在关注着我们,我不想给国家添麻烦,不想给儿女添麻烦……”


  来到侯天春大叔家,62岁的他朴实的脸上写满了沧桑,因5岁时右小腿长了一个肿瘤,父母陪他到医院做了手术,手术的后遗症使他再也没站起来,右腿膝关节严重变形,右下肢肌肉严重萎缩,他说拄了57年双拐了,自己都不知道用坏了多少副,我指导大叔如何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并叮嘱他要合理休息。

  平凡的一天就在大街小巷的穿梭中度过,雨停了,看着手中记录的笔记,收获满满。作为“第一村医”我的使命才刚刚开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一定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刻苦钻研、做好业务储备,用最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第一村医”工作中!